首页

优美踩踏网

时间:2025-05-23 02:28:39 作者:越南青年在粤开启“红色研学之旅” 浏览量:33218

  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15所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其中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承担了“送教上门”改革试点项目。两年多来,试点的情况如何?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四黄村,南安市特教学校的王莉莉老师正在给9岁的黄浩阳上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课。尽管浩阳家距离学校有15公里的路程,但学校每周都为他安排了2课时的送教上门服务。如今,浩阳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少提升。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老师74人,他们既需要照顾在校就读的343名学生,也要给分布在26个乡镇的195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地域面积大、学生分布广,校长尤志添告诉我们,刚开始进行送教上门时,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性。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尤志添:(原先)送教上门也是按照经费来配套的,多少人(不能到校就读),就给你多少经费来配套。只能采购一点教具、设备给孩子,经费使用渠道受限,不能直接用到老师的补贴金上,老师差旅费就没办法解决,就很难去开展这项工作。

  为解决资金保障问题,南安市教育、财政部门在保障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配套出台了特教学校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津贴标准,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然而,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新的问题。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王莉莉:老师离开之后,孩子没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再接受教育、再学习。

  由于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家庭普遍经济困难,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干预少,仅凭老师点对点地单向送教,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老师们也发现,相比起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常年卧床、情绪行为不稳定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

  “云端学校”汇聚多方资源 提升送教质量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送教上门工作中发现的难点,2021年9月,南安市推出了福建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他们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送教综合服务机制。

  在残疾儿童黄浩阳家,记者看到,他正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南安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上课。而依托的平台,正是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南安市与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共建的“福建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南安云端学校”。这一送教上门云平台依托广电网络创建,政府免费为需要送教的学生配备了一台40寸彩电,安装了学习终端设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送教+送康”的服务模式。由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课程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如今,南安市已构建起由特教资源中心牵头,卫建、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义工、爱心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主动对接的帮扶体系,为云端学校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社会服务。

  南安市教育局局长 陈少波: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在受教育的路上不落下每一个孩子。“云端学校”做到现在,它是很多卫健、妇联、残联,甚至工会、共青团,所有的部门、所有力量共同来做、共同来推的。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开行发放8.08亿元贷款支持青岛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

“我们角色非常丰富,但领头的是固定的‘老牛角’和‘王妈’,还有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也有叫不上名的花旦或丑角。”霍生军说,每一个人物演绎的是一段历史或一个典故,不论装扮丑与美都是“神仙”,所以孩子们都喜欢,从小自己学、自己练,就盼着正月里能给大家表演。

财政部: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

会议同期举行了2023年度风云人才奖颁奖仪式。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何文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周毓荃等8人获2023年度风云人才奖。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当地时间3月2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代表对话合作促人权之友小组作共同发言,强调应通过建设性对话合作促进和保护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讲述真实留学故事 《对话青年·崛起的力量》新书发布

十年前,尾形武寿结识了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主席周志兴,两人都认同两国交往中,人民的交往十分重要,于是依托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组织了一批中国学者赴日交流对话,并挑选了部分代表人物的作品编纂成《中日民间外交往事》一书。

华北黄淮等地现立秋以来最大范围大雾天气 多地能见度不足100米

近年来,玉树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圆满完成脱贫攻坚重任,积极打造三江源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进展。2023年,玉树州第二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本次交流会上,青海省民宗委向玉树州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牌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